在线咨询 |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13426037149

关于我们

律师介绍
业务领域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 (仅律师可见)
  • (仅律师可见)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律师文集> 正文

怎么认定遗嘱的效力,遗嘱效力如何认定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时间:2018-05-30

  公民要是立下遗嘱的话,此时不是必然就会按照遗嘱的内容来分配遗产,此时需要先对遗嘱的效力作出认定。那么实践中,该怎么来认定遗嘱的效力呢?这是很重要的内容,关系着最后遗产如何分配。下面说房网小编为你做详细介绍。


  一、遗嘱效力的认定


  (一)见证人不适格的代书、录音、口头遗嘱无效


  《继承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36条规定,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债务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也应当视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不能作为遗嘱的见证人。


  (二)未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的遗嘱部分无效


  《继承法》第十九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意见》第37条规定,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


  继承人是否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应按遗嘱生效时该继承人的具体情况确定。


  二、怎么认定遗嘱的效力?


  《继承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意见》41条规定,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意见》38条规定,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遗嘱的这部分,应认定无效。


  《意见》39条规定,遗嘱人生前的行为与遗嘱的意思表示相反,而使遗嘱处分的财产在继承开始前灭失、部分灭失或所有权转移、部分转移的,遗嘱视为被撤销或部分被撤销。


  《继承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遗产的权利。


  《意见》43条规定,附义务的遗嘱继承或遗赠,如义务能够履行,而继承人、受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经受益人或其他继承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附义务那部分遗产的权利,由提出请求的继承人或受益人负责按遗嘱人的意愿履行义务,接受遗产。


  遗嘱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订立的时候可以很主观。但是想要发生法律效力,也必须遵循法律的限制规定。为确保遗嘱能够生效,此时必须要先了解清楚哪些因素是会对遗嘱的效力产生影响的。至于该怎么认定遗嘱的效力,上文中已经作出了讲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更多问题,欢迎咨询说房网专业的房地产律师。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