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13426037149

关于我们

律师介绍
业务领域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 (仅律师可见)
  • (仅律师可见)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成功案例> 正文

北京房产纠纷:父亲病中房产被过户,律师为你讲透合同无效的底层门道!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时间:2025-02-05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纠纷,以下案例中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若有雷同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在遗产继承与家庭财产纠纷的法律领域中,每一个案件都蕴含着复杂的法律关系和情感纠葛。此次分享的北京市丰台区房屋赠与合同无效纠纷案,涉及赠与合同效力认定、民事行为能力判断以及证据博弈等关键要点。我将深入剖析案件,分享办案过程中的关键策略与心得。

一、案件基本信息

原告:王宇文、王宇刚

被告:王宇君

案件背景:王建国与李秀丽为夫妻,育有三子王宇文、王宇君、王宇刚。李秀丽于 1996 年去世,王建国于 2020 年离世。二人父母均先于他们去世。丰台区一号房屋原系王建国、李秀丽承租的单位直管公房,2004 年房改时王建国购买,购房款部分由二原告支付。王建国去世后,原告发现被告将该房屋过户至自己名下,系通过 2020 7 21 日与王建国签订的赠与合同完成,由此引发纠纷,原告起诉至法院。

二、双方诉求

(一)原告诉求

判令王宇君与王建国于 2020 7 21 日订立的赠与合同无效。

(二)被告答辩

辩称赠与人王建国在赠与房产时语言表达清晰,思维正常,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赠与合法有效,且赠与行为已完成,房产过户手续也已办理完毕,房产部门在过户时审查了王建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认定其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正常,赠与行为和赠与合同合法有效。

三、法院查明事实

家庭关系:王建国与李秀丽育有三子,李秀丽早逝,王建国后去世。

房屋情况:2004 年王建国申请购买一号房屋,2009 年登记在其名下,后过户至王宇君名下。

双方举证:

原告举证:提交王建国档案材料、病历、不动产赠与合同、询问笔录、脑部影像、诊断报告、之前判决书等,证明王建国文化水平低,几乎不识字,不具备阅读能力,从 2002 年起患脑梗塞,2020 7 月时已无法辨认自己的行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且从未作出赠与房屋的意思表示,将房屋赠与一人不符合常理。

被告举证:提交票据、证人证言、病历、录音及视频光盘等,主张 2020 7 月办理赠与过户时王建国意识、语言表达和行为能力均无问题。

司法鉴定:经原告申请,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王建国在 2020 7 21 日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原告认可该鉴定意见,被告不认可。

四、裁判结果

确认王宇君与王建国于 2020 年签订的不动产赠与合同无效。

五、案件分析

(一)民事行为能力认定的关键突破

证据收集与整理:全面收集王建国的病历资料,从 2002 年首次患脑梗塞的记录,到 2018 年、2019 年多次因脑部疾病住院的诊断报告,以及 2020 7 月急诊治疗的相关材料,形成完整的病情发展证据链,直观展示王建国身体和精神状态的恶化过程,为证明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司法鉴定的推动:积极申请司法鉴定,选择专业权威的鉴定机构,确保鉴定过程的公正、科学。在鉴定意见出具后,针对被告的质疑,从鉴定程序的合法性、鉴定依据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有力反驳,强调鉴定意见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成功说服法院采纳该鉴定意见,为认定赠与合同无效奠定基础。

(二)赠与合同效力的法律剖析

法律条文的精准运用:深入研究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条文,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非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才有效。在本案中,王建国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将房屋赠与王宇君的行为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依据法律规定,该赠与合同无效。

对被告观点的反驳:针对被告提出的房产部门审查及证人证言等证据,从法律专业角度进行分析。指出房产部门的审查仅为形式审查,不能替代对王建国民事行为能力的实质判断;证人证言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且与我方提交的客观病历资料和司法鉴定意见相矛盾,从而削弱被告证据的证明力。

(三)证据博弈的有效策略

证据关联性的强调:在庭审过程中,着重强调我方证据与案件核心争议点的关联性。例如,王建国的档案材料、病历等证据直接关联其民事行为能力的判断,而民事行为能力又直接决定赠与合同的效力,使法官能够清晰理解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增强证据的说服力。

对方证据漏洞的挖掘:仔细审查被告提交的证据,挖掘其中的漏洞。如被告提交的录音及视频光盘,通过分析录制时间、地点、背景等因素,指出其无法全面反映王建国在签订赠与合同时的真实精神状态,且存在剪辑、断章取义的可能性,有效降低了对方证据的可信度。

六、办案心得

(一)法律专业知识的深度储备

熟悉法律条文细节:遗产继承和民事行为能力相关法律条文众多且复杂,在办案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法律条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深入研究条文的细节和适用条件。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相关法律规定,要准确把握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确保在案件分析和辩论中能够精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当事人权益。

关注法律前沿动态:随着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的不断推进,法律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关注法律前沿动态,了解最新的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能够为案件办理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更有力的法律支持。在本案中,参考类似案例的裁判观点,为我方主张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二)证据收集与运用的重要性

全面收集证据:证据是案件胜诉的关键,在遗产继承和赠与合同纠纷案件中,要全面收集各类证据。从家庭关系证明、房屋产权资料、当事人的病历资料到证人证言等,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案件结果的证据。同时,注重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确保证据能够在庭审中发挥有效作用。

合理运用证据:在庭审中,合理运用证据是一门艺术。要根据案件的争议焦点和法律逻辑,有针对性地展示证据,引导法官关注关键证据和证据之间的关联。通过对证据的合理组织和阐述,构建起完整的证据体系,增强我方主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庭审策略与沟通技巧的关键作用

制定合理庭审策略:庭审前,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制定详细的庭审策略。明确庭审中的核心争议点,如本案中的王建国民事行为能力认定和赠与合同效力问题,围绕这些争议点准备充分的辩论意见和证据材料。庭审过程中,根据对方的观点和证据,及时调整策略,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注重与法官沟通:庭审中,与法官保持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尊重法官的提问和引导,积极回应法官的关切,确保法官能够准确理解我方观点。同时,通过与法官的有效沟通,展示我方的专业素养和对案件的深入理解,为案件的胜诉营造良好的氛围。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