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律师-北京房产律师-房地产纠纷专业律师, 靳律师团队专门代理借名买房、房产买卖、遗产继承、离婚分割房产、拆迁析产、共有房产确权分割、居住权案件,为您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看似正常的房屋使用权转让,为何最终合同被判无效?当投资房产遭遇法律风险,购房者的权益该如何保障?下面这起案例,带你看清房屋交易背后的法律 “雷区”。
一、案情梳理
(一)原告的诉求与缘由
原告陈华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判令与乙公司签订的《房屋经营使用权转让协议书》及补充协议无效;
要求乙公司返还转让款 650,073 元,并支付利息(以 640,916 元为基数,自 2013 年 10 月 23 日起至 2016 年 6 月 16 日止;以 9157 元为基数,自 2016 年 4 月 9 日起至 2016 年 6 月 16 日止,均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判令乙公司赔偿装修损失 20,000 元;
判令乙公司赔偿房屋差价损失 125,000 元;
本案诉讼费由乙公司承担。
陈华称,2013 年 10 月 23 日,他与乙公司签订协议,以 640,916 元购买一号房屋的经营使用权,协议还对房屋交付、产权办理等事项进行约定。协议名为转让使用权,实则为房屋买卖合同。签约当日,他支付 640,916 元,2016 年 4 月 9 日又补交面积差额 9157 元。2016 年 6 月 16 日,乙公司逾期交付房屋。因房屋土地性质问题及乙公司无出售审批手续,该协议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应属无效。为维护权益,陈华诉至法院。
(二)被告的抗辩主张
乙公司辩称,确实收到陈华支付的房屋价款,但某项目并非违法建筑,公司只是代建方,该项目已取得产权证、土地证等合法证件,不存在违法行为。协议中关于 “产权证” 的约定只是假设,并非义务。陈华主张的利息、装修费和差价损失缺乏法律依据,不予认可。若协议被认定无效,陈华明知项目有瑕疵仍签约,也存在过错,不应获得利益,故不同意陈华全部诉讼请求。
(三)法院查明的关键事实
合同签订与履行:2013 年 10 月 23 日,陈华与乙公司签订协议,约定乙公司将一号房屋 40 年经营使用权转让给陈华,总价款 640,916 元,陈华当日付款;2016 年 4 月 9 日,陈华补交面积差价 9157 元;2016 年 6 月 16 日,乙公司交付房屋 。
合同性质与项目背景:协议虽名为使用权转让,但包含产权证办理等房屋买卖合同实质性条款;项目用地为集体建设用地,用途为商业,乙公司未提交房屋对外分割出售的审批手续 。
房屋现状与损失主张:陈华称交房后对房屋装修,预估花费 20,000 元;主张房屋差价损失 125,000 元,均请求法院酌定 。
项目产权情况:世界之花假日广场项目于 2020 年完成竣工验收备案,部分建筑已取得不动产权证书,但权利人为北京C投资管理中心 。
二、案件分析
(一)争议焦点
《房屋经营使用权转让协议书》及补充协议的性质与效力如何认定?
陈华主张的转让款返还、利息、装修损失及差价损失能否得到支持?
双方在合同签订与履行过程中的过错责任如何划分?
(二)法律分析
合同性质与效力判定:协议虽名为使用权转让,但内容涉及产权办理等核心条款,应认定为房屋买卖合同。因乙公司无房屋对外分割出售审批手续,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 。
损失赔偿认定:
转让款与利息:合同无效,乙公司应返还转让款;陈华主张交房前的利息损失合理,法院予以支持 。
装修与差价损失:双方对房屋性质及手续办理情况均明知,应承担均等过错责任。法院结合房产价格及使用年限,酌情确定房屋差价损失 100,000 元、装修损失 5000 元 。
过错责任划分:乙公司未提供合法出售手续,陈华未尽审核义务,双方过错程度相当,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
三、裁判结果
法院判决:
确认陈华与乙公司签订的《房屋经营使用权转让协议书》及《补充协议》无效;
乙公司于判决生效后 10 日内返还陈华转让款 650,073 元,并支付利息;
乙公司于判决生效后 10 日内赔偿陈华房屋差价损失 100,000 元;
乙公司于判决生效后 10 日内赔偿陈华房屋装修损失 5000 元;
驳回陈华的其他诉讼请求。
这一判决明确了违法房屋交易的法律后果,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案件启示
(一)购房者风险警示
核查项目资质:购房前务必核查开发商是否具备房屋销售审批手续,避免购买无合法产权的房屋 。
警惕合同陷阱:注意合同条款内容,切勿被 “使用权转让” 等名义迷惑,重点关注产权办理等核心条款 。
保留交易证据:妥善保存付款凭证、合同、沟通记录等,为可能出现的纠纷提供证据支持 。
(二)开发商注意事项
依法依规经营:严格按照土地性质和审批手续进行开发销售,杜绝违规操作 。
明确合同条款:合同内容应合法合规,避免模糊表述引发纠纷 。
(三)法律建议
若对房屋交易存在疑问,建议提前咨询专业律师;若已陷入纠纷,应及时收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对房屋交易纠纷还有困惑?私信专业律师,获取一对一法律解决方案!
(此案例发生地为北京,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纠纷,以下案例中当事人姓名及其他信息均为化名,若有雷同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