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买房涉夫妻共同财产,双方是否都需返还出资款?北京律师解答
  • 网络
  • 关于我们
  • 2025-07-07

房产律师-北京房产律师-房地产纠纷专业律师, 靳律师团队专门代理借名买房、房产买卖、遗产继承、离婚分割房产、拆迁析产、共有房产确权分割、居住权案件,为您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一、案情梳理

(一)原告的诉求与缘由

原告陈明远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判令林晓雯返还购房款 544862.46 元及利息(以 544862.46 元为基数,自 2023 年 1 月 29 日起至实际付清之日止,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

判令吴鹏返还购房款 544862.46 元及利息(以 544862.46 元为基数,自 2023 年 1 月 29 日起至实际付清之日止,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

本案诉讼费由林晓雯和吴鹏承担。

陈明远称,2015 年 12 月,林晓雯与吴鹏登记结婚。2016 年 7 月,自己借用林晓雯之名购买一号房屋(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房屋首付款、税费及后续贷款均由自己支付。截至 2023 年 1 月,为该房屋共支付 1089724.92 元。2018 年 10 月 31 日,法院判决林晓雯与吴鹏离婚。2023 年 1 月,在两人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中,一号房屋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并分割。陈明远认为,林晓雯和吴鹏应退还自己支付的全部款项,遂提起诉讼。

(二)被告的抗辩主张

林晓雯辩称:同意陈明远的诉讼请求。房子实际由陈明远出资购买,贷款也由其偿还。购房时吴鹏知晓借名买房一事,且曾要求林晓雯出具书面材料撇清关系,虽材料现已丢失,但事实存在,因此愿意返还相关款项。

吴鹏辩称:请求驳回陈明远全部诉求。

诉讼时效已过:陈明远主张的部分转账记录,曾在 2018 年相关案件中主张过,后案件发回重审,陈明远撤诉且未再起诉,该部分转账已超诉讼时效。

与己无关:款项均转给林晓雯个人,属于陈明远与林晓雯之间的纠纷,自己未收到款项,不应担责。

不当得利主张不成立:一号房屋判给了林晓雯,若存在不当得利,也应由林晓雯返还。

涉嫌虚假诉讼:陈明远作为林晓雯的舅舅,两人转账可能是为制造夫妻共同债务,且与此前林晓雯和他人的 “借名买房” 虚假诉讼案件手法相似。陈明远在撤诉后多年仍持续转账,不符合常理,本案属于虚假诉讼。

法律关系错误:陈明远若认为是借名买房,应主张确认房屋归属;若认为是借款还贷,应主张夫妻共同债务,而非以不当得利起诉。

(三)法院查明的关键事实

婚姻与房产背景:林晓雯和吴鹏于 2015 年 12 月 18 日结婚,2018 年 10 月 31 日离婚,法院在离婚判决中未处理多套房屋。后续在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中,包括一号房屋在内的多套房屋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并分割 。

借名买房相关事实:

2016 年 7 月 31 日,林晓雯与陈明远、陈秀兰(林晓雯之母)签订《借名协议》,约定借用林晓雯名义购买一号、二号房屋 。

2016 年 8 月,林晓雯签订一号房屋买卖合同,房屋登记在其名下。购房首付款、税费及后续贷款大部分由陈明远转账支付,林晓雯用部分款项支付房屋相关费用 。

关联案件情况:

此前陈明远、陈秀兰曾起诉林晓雯、吴鹏,要求支付房屋补偿款,一审胜诉后二审发回重审,二人撤诉 。

林晓雯与赵莉莉的 “借名买房” 案件,经法院审理认定为虚假诉讼,相关调解书被撤销 。

二、案件分析

(一)争议焦点

陈明远的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林晓雯和吴鹏是否应返还陈明远支付的购房款?

本案是否属于虚假诉讼?

(二)法律分析

诉讼时效认定:陈明远曾就房屋纠纷提起诉讼,且在 2023 年 1 月法院对房屋分割作出终审判决,其最早在此时确定权利受损,因此起诉未超过三年诉讼时效 。

购房款返还判定:

从转账记录看,一号房屋首付款、贷款等主要由陈明远出资,吴鹏主张房屋由夫妻共同出资,但未提供充分证据 。

房屋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但实际出资人是陈明远,林晓雯和吴鹏因此获得不当利益,应返还相应款项 。

虚假诉讼排除:吴鹏主张本案是虚假诉讼,但未提供林晓雯与陈明远恶意串通的证据,且购房时林晓雯与吴鹏婚姻关系正常,无转移财产动机,因此该主张不成立 。

三、裁判结果

法院判决:

林晓雯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陈明远 544862.46 元及利息(以 544862.46 元为基数,自 2023 年 1 月 29 日起至实际付清之日止,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

吴鹏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陈明远 515380.29 元。

法院认为,陈明远的诉求部分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予以支持;超出部分,不予支持。

四、案件启示

(一)借名买房风险警示

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房屋实际出资人、归属及双方权利义务,避免口头约定 。

保留出资证据:保存银行转账记录、付款凭证、沟通记录等,证明资金来源和购房真实情况 。

规避政策风险:借名买房可能因违反限购等政策导致合同无效,需谨慎考虑。

(二)婚姻财产管理要点

关注财产变动:对配偶名下财产保持关注,发现异常及时核实 。

主张权利及时:发现财产纠纷,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避免错过诉讼时效 。

(三)法律建议

遇到借名买房或婚姻财产纠纷,务必咨询专业律师。律师可协助梳理法律关系,指导证据收集,通过正确法律途径维护权益,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如果你正面临类似纠纷,私信专业律师,获取一对一解决方案!

(此案例发生地为北京,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纠纷,以下案例中当事人姓名及其他信息均为化名,若有雷同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