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北京房产案例:父母出资子女购房,母亲起诉分割大揭秘
  • 网络
  • 关于我们
  • 2024-09-24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纠纷,以下案例中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若有雷同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

一、原告诉称

原告张女士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1. 请求法院按照事实对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一号房屋进行分割;

2. 判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

 

事实和理由如下:

北京市丰台区 D 号曾为原告所有,原告赡养父亲居住于此。父亲去世后,原告将该房产卖出,得房款 189 万元。2003 年左右,原告和前夫郭某鑫购买经济适用房一套,位于北京市丰台区 S 号,产权人写的是原告前夫。2009 6 2 日,原告与郭某鑫离婚,离婚协议约定该房产归原告所有。2014 6 25 日,原告将上述房产卖出,取得房款 385 万元。

 

2016 年,原告打算购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一号房产,但被告蒙骗原告称其购房限制,无购房资格,不能用自己名义买房。于是原告借用被告的名字购买了该房产,并用两次卖房所得房款 574 万元加上自己部分存款支付了全部购房款 580 万元,房屋产权暂时登记在被告名下。后因被告不务正业,原告怕被告将房产出抵借债,要求被告将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被告予以拒绝。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被告辩称

被告郭某、陆某辩称:

原告陈述不实。郭某父母离婚后,郭某一直随母亲(即原告张女士)共同生活。案涉房屋总购房款为 546.2024 万元,其中母亲(即原告张女士)给郭某 186 万元,此外郭某又向其父亲郭某鑫借款 360 万元。被告认为原告张女士给被告郭某的 186 万元属于赠与,且案涉房屋购房款都是从被告郭某账户内支付,原告张女士对案涉房屋不享有物权。被告郭某与被告陆某都有自己的职业,并非不务正业。

 

原告张女士也并非无房屋居住,被告郭某名下位于北京市丰台区 H 号房屋目前由原告张女士居住使用,属于商品房。综上,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三、法院查明

原告张女士与被告郭某系母子关系,被告陆某系被告郭某妻子。2014 5 8 日,被告郭某与北京 B 公司签订北京市商品房预售合同,购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一号房产(该房屋正式地址为丰台区一号)。同日,被告郭某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了购房款 5462024 元。

 

原告张女士庭审中陈述,北京市丰台区一号的房屋实际是其购买,因被告郭某说原告张女士没有购房资格,才借用被告郭某的名义买房,房产登记在被告郭某名下。

 

原告张女士提供的房屋使用权转让协议显示:2014 4 7 日,原告张女士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 D 号的房屋使用权转让,转让金额为 188 万元;2014 5 25 日,原告张女士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 S 号的房产出售,转让金额为 385 万元。

 

被告郭某仅认可收到原告张女士给付的 186 万元,被告郭某表示,该笔款项实际是张女士赠与给郭某的购房款,另外的购房款均是郭某向父亲郭某鑫借的。原告张女士表示,其已经向郭某鑫支付了 300 万元,故所有购房款应当是其支付。被告郭某对此表示,借父亲的钱尚未偿还,关于父母之间的经济往来其并不清楚。

 

现原告张女士居住于北京市丰台区 H 号,该房屋登记在被告郭某名下。被告郭某、陆某在庭审中向法院提供了一份声明,内容为“关于 H 号的房产系郭某名下房产,因郭某的母亲张女士女士担心自己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经郭某与妻子陆某协商决定,可以让张女士女士享有 H 号房屋的永久居住权,直至其母张女士女士离世为止,在张女士女士居住期间,张女士女士不得对该房产的永久居住权进行出售,且在此期间郭某与陆某夫妻二人不得对该房产进行其他处置,不得将其母张女士赶出此房屋,不得擅自收回居住权,且除非经过张女士本人同意,否则在此期间不得将该房产出售出租,保证张女士女士可以长住于此,特此声明。”

 

四、裁判结果

驳回原告张女士的诉讼请求。

 

五、房产律师点评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原告主张案涉房屋属于借名买房,故其至少应当提供证据证明案涉房屋的购房款为其支付。根据被告郭某出示的付款凭证,可以确认案涉房屋的购房款是通过郭某名下的账户支付。

 

原告张女士主张案涉房屋属于借名买房,其是实际付款人,但案涉房屋的购房时间为 2014 5 8 日,而其出售北京市丰台区 S 号的房产的时间是 2014 5 25 日(即原告张女士在被告郭某购房后方才出售上述房屋)。因此,原告张女士主张案涉房屋购房均由其支付,且购房款来源均为其出售房屋的主张不能成立。原告张女士对此应当承担举证不利的法律后果。

 

综上所述,对原告张女士称案涉房屋为借名买房,要求对案涉房屋进行析产的诉讼请求证据不足,法院不予以支持。

 

办案心得

一、证据在诉讼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本案中,证据成为了决定诉讼结果的关键因素。原告主张借名买房,却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购房款完全由其支付。而被告能够出示购房款从其名下账户支付的凭证,使得法院在判断房屋实际归属时更倾向于被告的主张。

 

这提醒我们,在任何法律纠纷中,证据的收集和保存至关重要。当事人应当在交易过程中,保留所有与交易相关的文件、凭证、通信记录等,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有力地支持自己的主张。对于涉及重大财产的交易,如房产买卖,更应谨慎对待证据的留存,避免因证据不足而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明确资金性质,避免家庭纠纷

 

本案中,原告与被告就 186 万元款项的性质产生争议,原告认为是用于借名买房的资金,而被告主张为赠与。这一争议凸显了在家庭经济往来中明确资金性质的重要性。

 

在家庭关系中,尤其是涉及较大金额的资金转移时,双方应通过书面协议、聊天记录等方式明确资金的用途和性质。这样可以避免日后因资金性质不明而引发纠纷,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同时,在处理家庭财产问题时,应保持理性和客观,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法律后果。

 

三、借名买房风险巨大,应谨慎选择

 

借名买房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看似是一种解决购房问题的途径,但实际上存在着诸多风险。本案中,原告因借名买房而陷入了与被告的纠纷之中。

 

借名买房可能导致实际出资人无法享有房屋的产权,一旦名义购房人出现债务问题或反悔,实际出资人将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此外,借名买房还可能涉及到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如购房资格限制等。因此,在购房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选择借名买房这种高风险的方式。如果确实存在购房资格等问题,应寻求合法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采取冒险的行为。

每个案件都有特殊性,需要律师对案情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有专业的判断,我们团队擅长处理各类房屋纠纷,如果您遇到相似案件,我们真诚的希望您可以来电详细说明情况,我们会尽力为您解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