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买卖合同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识破购房合同陷阱?
  • 网络
  • 关于我们
  • 2017-12-06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包括哪些内容


  《商品房销售管理规定》的要求,商品房在销售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买受人应当订立书面商品房买卖合同。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双方应当明确以下主要内容:


  (一)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商品房基本状况;


  (三)商品房的销售方式;


  (四)商品房价款的确定方式及总价款、付款方式、付款时间;


  (五)交付使用条件及日期;


  (六)装饰、设备标准承诺;


  (七)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道路、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交付承诺和有关权益、责任;


  (八)公共配套建筑的产权归属;


  (九)面积差异的处理方式;


  (十)办理产权登记有关事宜;


  (十一)解决争议的方法;


  (十二)违约责任;


  (十三)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二、如何识破购房合同陷阱


  (一)认购合同陷阱


  认购合同是双方签定正式房屋买卖合同之前,购买意向人为了订下房屋的购买权,与开发商签定的正式合同的意向书。认购合同对双方都有约束力,买方交纳定金,到约定时间如果不签定正式合同,如果买方违约,则定金不退;如果卖方违约,则双倍返还定金。


  在认购合同中,有些开发商故意混淆定金的作用,在认购合同中约定如果不签定正式合同,无论是哪方的原因,定金都不退,而且定金收取得很高。这么做,既可以在开盘时有大量收入,甚至可以等待房价上涨,再卖给出价高的买家而不负担责任。


  (二)无证陷阱


  开发商在进行商品房开发和预售时,需要具备一些政府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我们业内人称之为“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只有全部具备这五项证照,开发商的预售才是合法的。


  有些开发商在“五证”不全或者不具备“五证”的情况下就开始预售,这时他的预售是违法的。山东曾经发生过,某开发商“五证”一个都没有,就开始预售,把购房人的钱收上来之后,携款潜逃。


  (三)抵押陷阱


  开发商在开发楼盘之前都需要融资,一般向银行抵押贷款,将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或者在建工程进行抵押,贷到开发贷款。但是开发期间需要还贷,如果开发商的销售回款不能及时收回,或者开发公司的资金链紧张,有可能无法及时还款。


  如果开发商不能及时还款,首先购房人有可能不能按时拿到房产证,因为土地证抵押在银行。更严重的是,如果在建工程也被抵押,而开发商不能按期还款,房子的抵押权就是银行的,有可能造成银行有权拍卖房子,而购房人如果要完整的产权,则要替开发商还钱。


  (四)规划陷阱


  很多楼盘都声称本小区有幼儿园、体育设施、附近有医院等等,但这些都仅仅是规划。而且有的开发商其实根本没见到政府的规划,只是听政府官员说起计划开发一个公共设施,就对外宣传,配套环境如何好。


  所以,一旦规划没兑现,或者规划改变,原来的宣传就作废了。而且,我们不能只听有利的规划,而不去了解不利的规划。有些小区在住户入住时,发现附近有垃圾填埋场,有污染较重的工厂,有高辐射的高压电塔等。所以,我们不能轻信开发商的口头规划承诺。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们要识破开发商的陷阱,首先需要了解对方有什么陷阱。很多购房者事先不了解购房的相关知识,出了问题之后,才去解决,虽然也可以亡羊补牢,但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可以事先预防购房问题。购房者也可以事先向律师咨询,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