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时购房合同怎么签,对购房合同中的风险怎么预防?
  • 网络
  • 关于我们
  • 2017-11-23

  一、买房时购房合同怎么签


  (一)仔细阅读合同内容


  拿到购房合同后,购房者先不要急着签约,应该仔细阅读合同中的内容,如果对其中的部分条款及专业术语不理解或者概念比较模糊,可以向对方咨询,在自己全部理解之后才开始签约。


  (二)认准签约主体


  认准签约主体,避免“一房多售”或骗取房款后携款潜逃的现象发生。


  (三)检查合同内容是否完整


  一份完整的购房合同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甲方土地使用依据及商品房状况,包括位置、面积、现房、期房等;


  2、房价,包括税费、面积差异的处理、价格与费用调整的特殊约定等;


  3、付款约定,包括优惠条件、付款时间、付款额、违约责任等;


  4、交付约定,包括期限、逾期违约责任、设计变更的约定、房屋交接与违约方责任等;


  5、质量标准,包括装饰、设备的标准、承诺及违约责任和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建筑正常运转的承诺、质量争议的处理等;


  6、产权登记和物业管理的约定;


  7、保修责任;


  8、乙方使用权限;


  9、双方认定的争议仲裁机构;


  10、违约赔偿责任;


  11、其他相关事项及附件,包括房屋平面图、装饰、设备标准等。


  二、对购房合同中的风险怎么预防


  (一)注意房屋面积的相关约定


  购房者应在合同中约定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面积多少,并约定建筑面积不变而套内建筑面积发生误差以及建筑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均发生误差的处理方式。目前交付房屋时,往往建筑面积增大,且不超过3%,但套内建筑面积减少,公摊面积增大。为避免此种对买房人不利的情况出现,合同中有必要约定套内建筑面积不得减少多少,公摊面积不得增大多少等等,比如:2%,并约定超出此范围怎么办,退房或者不退房;退房包括哪些费用,不退房如何承担违约责任等。


  (二)注意价格、收费、付款方式等条款。价格条款应比较明确,应有细项约束发展商不得随意加价,不应包括其他各种不合理费用。在付款方式条款中,应明确、详细规定付款方式,如缴纳定金的时间、数额、分期付款的步骤、时间、数额等。买方可以要求在合同中注明,在合同生效的几天之内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如果不能通过的话,买方可以取消合同,全数取回定金。建议买方无论有无贷款的必要,最好争取加入此条款,达到留给自己一个冷静期的效果。


  (三)购房者在签合同时一定要详细地把质量要求写进合同。如:卧室、厨房、卫生间的装修标准、等级;建材配备清单、等级;屋内设备清单;水、电、气、管线通畅;门、窗、家具瑕疵;房屋抗震等级等质量要求都应涉及到。合同中还可以规定房屋的保质期、附属设备保持期等。


  (四)产权登记条款。由双方依规定的日期会同办理,或委托代理人办理。在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时,卖方应出具申请房屋产权移转给买受人的书面报告,以及缴纳的税单。按照《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的规定,约定办理产权证的期限应为60日。但是,实际签约时,出卖人往往将此期限延长,通常有90日、180日等等。买房人应力争在合同中,将出卖人为买受人办理产权证的期限约定为60日,不宜太长。如果此期限时间过长,如:365天以上,表明此项目的土地或房屋很可能被设定了抵押担保,短期内不能解除抵押,对买受人采用公积金贷款和尽快取得房产证有很大影响。


  根据上文内容,我们了解了有关“买房时购房合同怎么签”以及“对购房合同中的风险怎么预防”等问题的详细情况,也希望这些内容能够给您带来一定的帮助。在房屋买卖的过程中,购房合同的签订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不仅关系到购房者可以买到什么样的房屋,还是开发商违约时购房人据以维权的重要证据。因此,您在买房时一定要谨慎签订购房合同,防范可能存在的合同陷阱和风险。如果您对合同中的某些内容存在疑问,要及时向专业的房产律师咨询解答,以避免遭遇了合同陷阱而不自知。


分享到: